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论文 > 详细内容
基于企业并购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动因的分析 郝宏晓
发布时间:2013-6-28  阅读次数:404  字体大小: 【】 【】【
  摘要:近二十年来,西方主要国家逐步放松对金融业务范围和地区范围的管制,金融业借此机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合并浪潮。各国金融机构纷纷通过并购重组获得了飞跃式的。我国的金融业经过多年正逐步走向成熟,而我国商业银行在经历了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之后,也希望通过并购来取得快速的、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以企业并购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我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交易——中国平安收购深圳银行为例,对商业银行并购动因进行分析,指出阻碍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并购动因,阻碍因素

    一、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合理有效的并购作为提升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的重要手段被各大金融机构广泛采用,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第三次并购浪潮。

    从1994年改革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逐步完善,金融市场逐渐走向成熟。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开始积极寻求并购的机会,较有代表性的有:2007年建设银行并购美国银行(亚洲);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08年北京银行收购廊坊市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以及本文重点分析的案例——中国平安收购深圳银行。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还不是很成熟,金融也比较复杂,如何才能成功进行并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分析成功并购案例的动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将有助于引导正在进行或未来将要发生的并购向成功,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银行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

    二、企业并购理论与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动因分析

    通过并购取得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并分散风险通常被认为是银行并购的最重要动因。银行作为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其本质是一种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那么就可以从企业并购相关理论出发来分析银行的并购动因。这些理论主要有规模经济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协同效应理论等,下面依次用这三个理论来分析银行业并购的动因。

    (一)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现象。同样,银行的规模经济可以反映银行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之间的变动关系。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银行通过并购可以将被并购企业同类业务合并,快速地扩大业务规模,人员数量和机构网点也随之迅速增多,从而有效降低单位运营成本、增加单位收益,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

    (二)市场势力理论

    市场势力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经常是由于可以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度,同时可以通过并购竞争对手减少竞争、增强本企业在市场中的控制力,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更多垄断性质的利润。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并购的动因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用该理论来解释。

    商业银行是依赖于公众而生存的提供信用的企业,而强大的规模、众多的营业网点和雄厚的竞争力是商业银行被客户信任的基础。对于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来说,通过并购进入新的地区或增加营业网点必然将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增加市场占有度,获得更多的利润并减少风险。对于国内的中小股份制银行来说,由于知名度低、竞争力弱,导致规模效益不高、客户困难、抗风险能力较差,潜力受到很大影响,因此通过并购提升自身的规模是一条加快的有效途径。

    (三)协同效应理论

    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益的,它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体现在效率的改进上。协同效应是指两个企业并购以后,其产出比并购前两个企业产出之和大,即“1+1>2”的效应。同样,银行业的并购也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即并购能够提高参与银行各自的经营绩效,使并购后银行的总体效益大于参与并购银行独立运营的效益。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企业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具有“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及“财务协同效应”。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银行业并购是如何产生协同效应的。

    首先是经营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主要来自于并购双方地区、业务和客户等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并购可以使并购银行打破进入障碍,实现跨地区、跨业务领域经营,降低单一经营的风险,并且可以共享客户、知名度等资源,降低经营和成本,从而发挥经营协同效应。

    其次是管理协同效应。某些银行可能会因为管理效率较差而无法充分发挥所拥有的资源,因而如果两家管理效率不同的银行合并,即在高管理效率银行兼并另一家低管理效率银行之后,通过业务整合、管理人员的交流可以产生“管理溢出”,使低效率的管理得以提高,额外的管理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进而获得更多的收益,以产生银行业并购的管理协同效应。

    最后是财务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可以取得较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如果两家银行分别拥有更为充足的资金和更多的投资机会,并购之后就可以更为合理地安排投资计划,通过几乎零成本的内部资金流动,使资金从低回报高风险项目流向高回报低风险项目,从而提高总体利润。另外,银行并购后起到共同的作用,降低合并银行的现金流波动,因而降低企业的破产风险和成本。

    上述并购理论对银行并购动因的解释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都具有局部性,只能从某种角度解释并购行为的发生。事实上,一次银行并购是非常复杂的,往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种理论,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合理。

    三、中国平安收购深的动因分析

    作为迄今为止A股史上最大收购案——中国平安收购深圳银行,是银行业并购的典型案例。下面对其并购动因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并购过程

    2010年9月1日深公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的重组预案。根据该预案,中国平安将以其现在持有的90.75%的平安银行股权和26.92亿元现金(该部分现金等额于平安银行约9.25%股份价值的认购对价),认购深本次公开发行的约16.39亿股股份,增发完成后中国平安将控股深52.4%的股权。最终深完全控股平安银行股权,而平安集团则取得深的控制权。

    2012年1月19日深和中国平安同时公告,深董事会审议通过深吸收合并平安银行方案并同意两行签署吸收合并协议。完成吸收合并后,平安银行将予以注销,深将更名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

    (二)中国平安收购深股份的动因

    1. 实现综合金融战略目标。“、银行、投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是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战略,而并购之前中国平安仍以业务为主,其对中国平安的贡献接近80%。按照2009年中国平安年报,银行业净利润在中国平安中的比重仅为7.5%左右,平安集团要想实现多样化经营目标,加强银行业务刻不容缓,而最快的途径就是并购。中国平安之所以选择深,是因为在拥有全国性银行牌照的银行之中,只有深的股东是有退出意愿的新桥投资,这为并购提供了可行性,加之中国平安之前就持有深圳银行接近5%的股份,对其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等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就使得深成为中国平安并购的绝佳选择。据有关机构初步估算,并购之后中国平安业务中银行成分占比将上升到 30%左右。

    2. 发挥规模效应。中国平安并购深后两家金融机构合并资产规模高达1.27万亿元,一跃成为超过万亿的上市,在资产规模超万亿元的11家上市金融机构中排在第八位,其中的银行业务规模在国内上市银行中跻身前十。两家金融机构联合以后总资产增加、规模迅速扩大、营业网点覆盖面增加、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因而总体效益将会大于两家单独金融机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我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