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评述
- 发布时间:2013-6-28 阅读次数:340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谢谢您的支持]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继续演进,国际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金融霸主地位开始动摇,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金融地位正在上升。尽管我国实体经济增速趋缓,但银行业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作为我国银行系统第三梯队的城市商业银行更是动作频频,在业务创新、经营转型、系统建设和内部控制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显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同时也成为影响金融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国城商行的可圈可点,本文从如下八个方面进行简要评述。
资产增速居首,“千亿阵营”添新
2011年,全国城商行资产增速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居于首位,多家银行的业绩增幅不亚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且进入“千亿阵营”的城商行数量进一步增加。
截至2011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总负债为10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达53.6万亿元,增长14.4%,总负债达50.3万亿元,增长14.1%;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达18.4万亿元,增长23.3%,总负债达17.3万亿元,增长22.8%;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9.98万亿元,增长27.1%,总负债达9.32万亿元,增长26.5%,增速居全部银行机构之首,总资产和总负债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占比从上年的8.2%提升至8.8%,城商行在我国银行系统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从资产规模上看,2011年,吉林银行、成都银行的资产规模突破1800亿元,其中,成都银行2011年实现净利润24.05亿元,增幅达48%。类似成都银行的城商行还有很多,其业绩增幅不亚于已公布业绩报告的兴业、浦发等上市银行。更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继盛京银行、大连银行、哈尔滨银行、吉林银行后,另一家地处东北的城商行——锦州银行——也提前半年达到千亿资产,跻身城商行“千亿阵营”,并全年实现资产总额1061亿元,增长125亿元。目前,全国资产规模在千亿以上的城商行已有19家,如图1所示。
但从数量上看,全国140多家城商行的资产总规模尚不抵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主角”的城商行,如何适应未来市场和政策的变化,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是其必然面临的挑战。
发债补充资本,缓解扩张压力
2011年,大多城商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缓解扩张压力,尤其是下半年推出的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在增加了资本金的同时,为城商行缓解信贷额度压力、扩大小企业客户群和谋取高额利润带来了良机。
由2008年信贷扩张政策催生的迅速扩张,使“徘徊”在资本市场“门外”的城商行资本消耗捉襟见肘,在不能通过直接融资市场建立长期资本补充的情况下,2011年,大多城商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
在流动性偏紧的2011年,次级债供给的迅速扩张,造成融资成本显著上升。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2010年,没有一家银行次级债发行利率高于6%;而在2011年,票息高于6%的次级债品种则“比比皆是”,部分次级债利率更是突破了7%,如成都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赣州银行和鞍山银行。
2011年3月31日,徽商银行发行了40亿元次级债,期限为15年期,票面利率高达6.55%,已超出同期半年期贷款利率(6.10%)。5月,上海银行发行50亿元次级债;5月底,成都银行“不惜血本”发行24亿元10年期的票面利率高达7%的次级债,超过了6.4%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甚至还超过了6.8%的5年期贷款利率。7%的利率,意味着成都银行的年付息将高达1.68亿元,占2010年净利润(16.25亿元)的10.34%,负债成本之高如此。7月中旬,重庆银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议案,拟发行8亿元次级债。继2008年和2009年分别发行20亿元次级债之后,2011年9月,江苏银行再度在银行间市场招标发行30亿元次级债,期限为15年,在第10年末附发行人赎回权,所募资金将用于充实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至此,江苏银行次级债存量规模将达到70亿元,逼近银监会规定的次级债额度上限。而在12月,先后有杭州银行(8亿元)、赣州银行(5亿元)、鞍山银行(7亿元)、辽阳银行(6亿元)、广西北部湾银行(10亿元)、南昌银行(10亿元)、长沙银行(13亿元)和兰州银行(10亿元)发行了次级债。据统计,2011年度共有16家城商行加入次级债融资大军(表1),其中仅12月份就有8家,而2010年全年发行次级债的银行仅有6家。
此外,2011年10月25日,银监会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难,专门制定了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下称“小微企业债”),并下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商业银行在满足金融债发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慎性监管要求后,可申请发行专项金融债。试图在帮助银行优化信贷结构、补充资本金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局面。在数家上市银行小微企业债发行方案顺利通过银监会批准后,2011年底,各地城商行也纷纷加入第二波小微企业债的发行热潮。青岛银行、杭州银行、哈尔滨银行、重庆银行、汉口银行与兰州银行等诸多国内城商行先后发行了小微企业债,就公布数据的北京银行、杭州银行、哈尔滨银行、重庆银行和兰州银行等计算,其总体规模非常“可观”(表2)。这些次级债和小微企业专项债在增加资本金的同时,也为城商行缓解信贷额度压力、扩大小企业客户群和获取高额利润带来了良机。
清除IPO路障,再叩上市之门
2011年,城商行继续针对上市进行增资扩股、更名改制和股权拍卖等操作,而各界的呼声和政策动向也显示有可能大规模重启城商行的上市工作。
自北京银行等三家城商行上市后,A股市场已多年未见城商行“面孔”。但在资本红线压力的推动下,城商行上市热情始终居高不下。2011年,城商行消息频出,或增资扩股,或更名改制,或股权拍卖,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则是为了同一个目标——登陆A股市场。如2011年,贵阳市商业银行更名为贵阳银行;郑州市商业银行继更名、跨区域经营、引入战略投资者后,2011年又提交了新的增资扩股申请,并在2012年在1月4日通过审批,一次性增股25.08亿份额,共募集资金68.22亿元。据内部人士透露,此次增资扩股是为“彻底甩掉历史包袱”,在IPO之路上顺利“闯关”。
目前,产权市场已成为城商行股权转让的主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城商行通过产权市场转让股权,调整股权结构。据不完全统计,在产权市场转让股权最频繁的当属徽商银行,从2010年1月至今,徽商银行股东已经先后8次转让所持股权,累计转让股份超过7.6亿股,接近其总股本的10%。2011年6月,与徽商银行有着多年深厚“战略友谊”的奇瑞汽车决定与其分道扬镳,出售其手中所持徽商银行的2亿股全部股份。时隔5个月后,长江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受产权人委托,该所拟对外公开挂牌转让某所持徽商银行3亿股股份,转让方身份并未公布。对于这样动作频繁的大手笔转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很大的可能性并不是奇瑞对徽商银行不够看好,而是通过股权转让和股权清理,促进该行达到上市要求。除此之外,成都银行也是产权交易所的常客。继2011年4月三峡财务有限责任所持6600万股股权挂牌转让后,成都银行另一笔3000万股股权也于同年6月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被公开挂牌,转让方为重庆乌江实业。
此外,实行股权转让的城商行还有很多。据《国际金融报》披露,2011年4月,大连银行转让1.15亿股股权;8月,福建海峡银行转让5445万股股权;11月,温州银行转让1.07亿股股权,见表3。另外,IPO预期较为强烈的银行也都在股权转让名单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