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详细内容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开发区的挑战与前景探析
发布时间:2013-6-27  阅读次数:480  字体大小: 【】 【】【

[本篇由54god上帝范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范文网http://www.54god.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谢谢您的支持][摘要]本文将以世界开发区的历史演进和现实为背景,以中国经济开发区的变革为主线,从整体上对中国国家级开发区进行多角度的,进而提出开发区未来创新的总体设想和模式。  
[关键词]全球化 开发区 挑战    
    
  开发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手段的特定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大多是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就整体功能而言,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一种主要以外部变量为动力的外生型城市新区,其功能侧重于创建良好的招商引资,以吸收外资为主、工业项目为主、出口创汇为主,高新技术和外向型经济,这也就是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要立足于国外开发区的经验。  
    
  一、国外开发区的回顾与  
  开发区作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区域载体,是随着商品经济的,随着国际贸易、科学技术与国际分工的,而逐渐形成和起来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开发区一般可以分为自由港(含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3大类型。  
  开发区最早的历史发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的腓尼基。为了扩大贸易往来,善于航海和经商的腓尼基人,曾将其南部海港提尔及其北非殖民地迦太基划为特殊商业贸易地区,并为进出该地区的外国商船提供安全通行的保障,使其不受任何干涉和限制。这便是世界上开发区最初的萌芽和雏形。  
  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中海沿岸的悄然兴起,人类经济史上出现了以自由港为特征的开发区形态。世界上最早以自由港正式命名的开发区是1547年意大利创建的热那亚湾雷格亨港,该港的创建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开发区终于在世界诞生。随后,17~18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1661年)、法国的马赛(1669年)、西班牙的直布罗陀(1705年)等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辟建。  
  19世纪,丹麦的哥本哈根、葡萄牙的波尔图、德国的不来梅和汉堡(1882年)等城市先后被宣布为自由港或划出一部分地方为自由贸易区。  
  20世纪初,瑞士、希腊、瑞典等国相继设立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美国也从1934年开始在沿海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具有自由港特征的对外贸易区。1948年巴拿马辟建了科隆自由贸易区。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世纪中叶,全世界有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5个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它们大大促进了所在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从20世纪中叶开始,国际产业结构出现调整和升级,世界范围相继出现了以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为特征的两种新型的开发区形态。1951年美国斯坦福园的诞生,不仅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硅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开创了世界各国建设科学工业园区、高技术产业的历史先河。  
  20世纪70年代,波及全球的危机以及随之出现的全球经济危机,迫使许多出口加工区不得不寻求转型,一些条件较好的出口加工区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化,逐渐成为科学工业园区。推进而不断。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球各种类型的科学工业园区约有1500多个,它们强劲地推动着区域经济、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的。  
    
  二、中国经济开发区与目标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从而推动经济特区在中国沿海的崛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继1979年成功实践了经济特区之后的第二开放带,最早设立于1984年。1984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经济特区后指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1]邓小平讲话后,国家的经济开发区开始像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1986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开发区时欣然题写了“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预言。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关专家和学者以美国“硅谷”经验为借鉴,提出了在中国创办科学工业园区的建议;与此同时,一批具有胆识和探索精神的科技人员相继走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创办了各种科技企业。其中,最有典型意义的是集结着大批科技企业的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崛起,它为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1988年5月,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基础上,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区,从而奠定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础;同年8月,“火炬计划”开始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拉开了在中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序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谓是“二十年磨一剑”,其经过艰难创业期(19841991)、高速增长期(19921998)、稳定期(1999年后)三个阶段,开发区的分布走向由东而西,直至遍布全国。同时,各国家级开发区几经摸索终于在“四窗口”(即技术、、知识和对外政策的窗口)基础上,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利用外资为主、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这一方针,成了几代开发区人的立区之本。[2]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目标在于,通过营造有利于外商投资的良好,来吸引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出口创汇,推动所在地区经济。为了促进这些开发区的,引进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国家对这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赋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对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20年来,这些国家级开发区在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从体制创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真正体现了改革开放“试验区”和“排头兵”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始不同程度地走上以现代工业、吸收利用外资、拓展外资出口为主的道路。  
    
  三、我国开发区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建立国家级开发区,是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型渠道。从外部形势来看,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国的市场更加开放,投资更加完善,成为跨国投资的首选地;同时,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方兴未艾,为我国提供了通过吸纳国际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的重大机遇。这对走在全国前列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讲,无疑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在另一方面,开发区也面临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世界许多国家对国际资本的争夺增加了经济开区利用外资的竞争压力  
  目前印度、越南、泰国、俄罗斯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措施,放宽外资准入,扩大优惠措施,加强投资促进,利用外资的竞争空前加剧。2002-2003年,各国调整外资政策492项,其中放松外商投资限制、简化手续、扩大优惠政策的达95%以上,一些国家甚至出台了企业所得税“7免3减”的政策,在、金融、土地等方面制定了更加宽松的吸引外资政策[3]。我国经济开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优惠政策面临“普惠制”的要求,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优势出现弱化的趋势。因此,应尽快培育和完善与国际标准相吻合的投资,从依靠特殊优惠政策和低廉土地、劳动力吸引投资向依靠良好综合投资吸引投资转变。 
  (二)国际产业转移和重组加快对经济开发区增强竞争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措施,大力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我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