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港产业从低级到高级,有自身的演变过程。根据对发达国家临港产业路径的分析,以及产业模式构成要素分析,我们发现尽管由于阶段和自身条件的不同,临港产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但依然可以梳理出临港产业的规律性,概括出每一个阶段不同的模式,并由此构成动态临港产业模式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临港产业;规律;
与临港产业相近的产业很多,比如说海洋产业、港口产业,但是临港产业不等同于海洋产业或港口产业。因而,临港产业需要一套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对于临港产业,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对象,对临港产业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李文荣(2007)临港产业,即依托港口起来的有关产业部门,大致包括:以港口装卸业为主的港口直接产业,以海运业、集疏运输业、仓储业为主的港口关联产业,包括修造船、贸易、钢铁、化工等产业在内的港口依存产业,以及包括金融、、房地产、饮食、商业等服务行业在内的港口服务业。钟铭、李娜、刘建纯(2008)认为临港产业是一种具有地理上毗邻港口,产业上与港口产业密切相关,共同以港口为依托、输入或输出与港口相关的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本文定义的临港产业是以港口为核心,以巨大的经济腹地为依托,依托港口的存在而存在并聚集起来的多种类、多层次、综合性、开放性的产业体系。临港产业往往对于所在地区的经济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临港产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很大,是区域经济的引擎。
临港产业从低级到高级,有自身的演变过程。根据对发达国家临港产业路径的分析,以及产业模式构成要素分析,我们发现,尽管由于阶段和自身条件的不同,但是依然可以梳理出临港产业的规律性,概括出每一个阶段不同的模式,由此构成了动态临港产业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一阶段:“以货物运输为主导的海运服务型”。这是临港产业的初级阶段,临港地区开发缓慢,临港产业以港口为核心的海洋运输业为主,港口区位优势明显,畜牧、渔生产加工业及简单工业开始在港口周围布局,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零散无序地坐落于临港地区之中。港口区域主要肩负着对外贸易和简单农副产品加工的任务,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临港区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的货场和中转站,此临港产业模式中临港产业缺乏统一的布局和良好的规划,港口通常以优越的区位和优惠的税费吸引广大客户。相对而言,收入也以运输费、和储藏费为主,此阶段经济效益较低,是临港产业的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重制造业为主导的重工业临港产业”模式。此阶段临港重化工业逐渐起来,成为临港产业重要组成力量,临港经济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采用这种临港产业模式的港口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以货物运输为主导的简单海运服务型”临港产业转型升级而来;另一种是在港口建设期间同时规划临港产业园区,大型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企业进驻园区。
通常,临港地区通常有一定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与港口相关的重化工业可以就近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并将产成品销往国外,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并且部分临港地区有比其他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从而吸引了诸如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进驻临港产业园区,成为临港地区的支柱产业。临港工业企业坐落于紧邻港口的临港园区,大量的原料和产成品通过港口大批量运输,采取“大进大出”的经营方式。该阶段的产业结构相对于第一阶段有所提升,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因为产业的性质要求临港产业大型化、产业布局规范化,经济效益提升明显。临港产业区大量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工业企业为社会创造大量劳动职位,对GDP及贡献可观。但是,这种“大进大出”资源导向性工业对于的污染十分严重,应在对于污染的处理上多下工夫。
第三阶段:“以重轻工业为主导的混合型临港产业”。重工业为主的临港产业后期,适度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效率低下的、落后的产能被淘汰。效率较高的、先进的技术被引进,重工业产业升级的同时,又出口加工业,或兼容其他轻工业。这一阶段可以看成是第二阶段后期的成熟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及科技含量较高的轻工业的出现,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第四阶段:“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临港产业”。随着临港地区经济,临港地区地价逐渐上涨至占地巨大的工业企业所不能接受的程度,经济效率低、科技水平低、污染严重的产业逐渐转移到内陆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逐渐占据着临港产业的主导,集成电路、海洋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逐渐占据着临港产业的主导。与此同时,金融、贸易、等临港第三产业逐渐在临港地区壮大。较前面几种阶段而言,这一阶段的临港产业是较为发达的高级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科技领先、经济发达、友好、和谐社会。这标志着临港产业到高级阶段。